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地学、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CCAJ 数字化优秀期刊

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

陕西省科技期刊精品期刊

圣山风云(四)

发布时间:2024-10-30编辑:

圣山风云

/王成祥

 

圣山庙累毁累建。从残碑文字记载可知,圣山历史纪念馆的仅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有过两次大规模

的修缮大殿和扩建配套工程,民国期间地方军阀何高侯带兵去白水,途经圣山时,所骑的棕色悍彪马狂奔乱叫,就是不前行,人称何高侯师长改变了主意,由此躲过了一场埋伏袭击的劫难,为了感激圣山神灵保佑,何师长为圣山庙重修了山门,这些具有年代记忆的建筑均毁于文革。这里不知道聚集了多少代人的气场,据附近村民说,凡是给庙上做过好事、乃至一丁点有益的事情,都得到好回报,凡是拿走庙上的物件,对地域构成损害的,日子都好过不到哪里去,甚至引来不堪设想的灾难,这在冥冥之中,引导人们向善向好。

现在大殿重建,后殿拆除要搬移神像,清理现场,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支撑,工序非常繁琐,拆除就要重建新殿,拆除的原材料根本用不上,而且拆除的后殿只有三间宽,要和前殿五间对称,在原来三间地基的基础上再增加两家,虽然爱心人士刘德申家族捐助了一座厅房三间的木料,还有增加两间木料和配套的建筑材料,特别是仿古建筑,图片15.png从材料到工序、建筑技术方面要求非常高,这样才能和前殿统一,体现千年古庙的威严,摆在明坊会长面前的任务非常艰巨,能做古建的工匠短缺是一个方面,没有任何资金来源,老会长舍不得看病留下那一点钱,前期准备拆迁捐助厅房就花得差不多了,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把工程干好,他发誓要为后人留下一个纪念历史人物、净化灵魂的归宿。

何明坊充分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关系,找到了能承揽这项工程的邓兴民,邓工匠是一位从国有大型建筑公司退休的资深泥瓦工,退休后一直利用自己的手艺做慈善事业,参加了元鹤山庙宇的恢复重图片16.png建,不收分文工钱还捐赠捐物,圣山历史纪念馆后殿重建邓工匠义无反顾挑起了泥瓦工的重任,从拆除旧殿开始,一直到高标准的大殿建成,他一马当先,既是总领工,又兼小工,8个月时间从未缺席,以自己的智慧建成了高阳源规格最高的庙宇大殿。这位默默无闻得慈善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年近80却和年轻工匠一样,爬高沿低,干同样的活儿,圣山历史纪念馆将永远记载邓兴民工匠不朽的业绩。

要建一座榫卯结构的复古式大殿,恢复历史原貌,没有图纸,没有参照物,还要留住历史文化遗产,重现往日的风采,谈何容易?方圆百里寻找,能够承揽榫卯结构大殿工程的木工均已去世,而且老会长曾经遗愿,建成的后殿一定要给后代留点意念,和前殿对比,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

正当大家为寻找木匠愁眉莫展时,60多岁的程克敏主动请缨,大包大揽自己能拿下此工程,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真是踏破铁鞋无处寻,得来全无费功夫,程克敏家族是方圆百里很有名望的木匠世家,爷辈是木匠、父亲辈是木匠,传到他这一辈还是木匠,人称三代木工图片17.png世家,爷爷辈修建了高阳地理坐标,与圣山庙对称的无量殿。

这是一座地理位置非常独特的庙宇,在张家山脉绵延起伏最显眼的一个山梁上,被誉为福地。修建无量大殿,首先是坚固耐用,能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其次是要表现古建榫卯结构的基本要素,在风格上体现恢宏壮观之威严,这样才能表现出地标建造独特的风格,它是如何建造成功的,现有资料已无法考证,民间给了非常高的评价,传说是当年鲁班所建,只可惜这样一座地域建筑魂魄,毁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场意外火灾。根据一位八十多岁老先生回忆,他曾经路过在无量大殿过夜,只见那坐北朝南的大殿,古朴大气,面宽三间,殿顶采用五脊四坡的歇山式砖木结构,四角挑墙向上,装饰有精美的木雕龙头斗拱和猫头筒瓦。大殿内部则雕梁画栋,壁画宏大,画面布局严谨,技艺娴熟,增添了庙宇的艺术气息浓厚。透过月光,他仰望眼前的玄天上帝神祗,非常威武,其身长百尺,披散着头发,身着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色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

亲历者老先生用笃定的语言为笔者描述自己所见的情景,让无量大殿散发出神的威严与气势,由此可以想象程克敏爷爷当年修建无量殿的神工妙力,第二代继承了前辈的绝活手艺,一生盖了不知道多少座巧夺天工的房子,非常有名气,人称程木匠,只可惜没有遇上能留住中华文明建筑魂宝,像无量殿和圣山大殿的传世工程,当年那些倾注智慧和心血盖起的房子,已经淹没在钢筋水泥里,第三代程克敏聪明好学,从上小学一年级当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为了继承家族木匠绝活手艺,放弃了考大学的人生重大转折点的选择,毅然跟着父亲学起了木匠,没有几年时间掌握了家传的所有技能,在方圆有了小名气,再加上高中文化基础扎实,理解能力强,手艺超群,被县职业中学聘为木工班教师,后来又当上了公社木业社主任,50年来一直在木工这行业耕耘,尽管这个行业后来被钢筋水泥挤压得市场面越来越窄,生存都很困难,几乎整个行业转型,但是,程克敏没有放弃,没有在商潮中随波逐流,他更加倍深耕祖传的这块田地,再加上善于学习思考问题,勤奋敬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谁知,命运对于这位身怀绝技的传世之家非常不公平,就是在圣山历史纪念馆后大殿修建前夕,程克敏唯一的儿子在外工作时意外离世,老年丧子的创伤使这位身怀绝技的汉子患上了重度抑郁,人生简直走到了绝望的地步,是圣山历史纪念馆后大殿重修,让他焕发出生命的希望。有人把程克敏推荐给会长何明坊时,他恍然大悟说,真让我忽视了身边这位熟悉的建筑大师,木匠届的真神,因为他们早有交往,只是一时没有想起来罢了。何会长立即登门请求出山,程木匠满口答应说,这是老天爷睁眼,给了我一条活路,也是我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请放心,这活我一定能拿下来,给后人留些忆念,给先人争口气

选好木匠,就等于大殿建设成功了一半,大家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传世留名的圣山历史纪念馆后大殿正式奠基开工了。当程克敏带领众工匠进驻现场,看到已经堆放的木料时,众工匠惊呆了,尤其是图片18.png工头克敏,他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半天说不上话来,眼前堆放的那不是木料,那简直就是一幅飞龙腾达的壮观图案,大梁和许多配套木料上群龙缠绕的图案非常清晰,而且都是天然形成的,程克敏说他这一辈子安得广厦千万家,从来还没有见这么多喜龙缠绕的木料,难怪主人要将盖好厅房捐赠庙上,从玄学角度讲,一般、就是二般的家庭根本压不住,拆房时群蛇出入,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大殿群龙缠绕自然形成的图案,据说森林里一千甚至上万颗松树也很难找出一个来,这给圣山后大殿的修建更增加了一层神秘感,众工匠们能遇上这样的好兆头,他们都感到非常的幸运。所以木工在程克敏的带领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没有小工他们自己当小工,缺少工具自己购买,大殿修建全是民间筹资,引水接电修路等基础设施花费严重超资,用于大殿的资金确实是微乎其微,只能边修建边筹助,工匠们没有任何怨言,各自放下自己家里的农活,一心一意地把精力用在大殿修建的工程建设上,建如此规模宏大的仿古工程,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困难可想而知。没有任何可参考的资料,虽然去了不少外地的庙宇考察,只能说开阔了眼界,和圣山的地域文化、历史结合起来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古建筑只有效果图,没有施工图,要把从黄帝夫人含丹延续到现在这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一座建筑上表现出来,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全凭工匠们放开思路,开发自己大脑的灵感,在边建设中摸索经验,有时遇到棘手的问题,宁愿停下来,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从来不盲目应付,这是其一。

圣山历史纪念馆是纪念轩辕黄帝二夫人含丹、唐名将郭子仪和药王孙思邈所建,历朝历代都有修缮的碑记,遗憾的是在岁月的年轮里,文字和实物均已毁坏和遗失,要重修体现中国木质古建筑风格,造型特殊翼角翘起、崇厚高大等特点的大殿毁于历史的尘诶中,恢复纪念馆大殿这座承载古建筑魂魄往日的辉煌,展示中国传统木质建筑巍峨壮丽的气势、宏大规模和严谨整饬精神,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老工匠们凭想象设计,靠经验和感觉施工,本着经久耐用,还原基本历史的沧桑感为的思路,广泛收集历史信息,尽量淡化现代添加的某些不和谐因素,尽量还原这座上千年大殿的历史原貌,再现历史荣光,成为进行历史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这是其二。

整个修建工程在会长何明坊、木工总策划程克敏、泥瓦工邓兴民的带领,集思广益,最终形成借鉴中国立柱与纵横梁枋组合成的梁架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的施工方案。具体说,歇山顶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组合,

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扩大了采光面、利于排泄雨水,建筑物看上去有飞动轻快的美感,经过半年时间的摸索,这座榫卯工艺的圣山历史纪念馆大殿呈现出来,完全具备历史传承和地域传统文化相融合功能,在建筑的过程中,已经引来络绎不绝的参观着前来观赏。

现在这座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圣山后大殿屹立在庙宇最中心位置和前大殿恢宏照应,融为一体,成为方圆百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仿古建筑,虽然外粉还没有完全竣工,但每到日出和夕阳余晖之时,大殿折射出金色灿烂的光芒,成为高阳塬一道靓丽的景观,庙宇也在不断完善恢复历史原貌,未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工匠程克敏大师因大殿的修建,也从低迷的情绪中走了出来,承担起了一个村庄的垃圾清理运输,每次往垃圾站运送垃圾,都要专程在自己亲手建设大殿前肃立,然后围着大殿走上几圈,给会长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朝霞或是余辉的光影中,映衬出他那坚定的背影。

2024年甲辰年,夏秋两季是多少年少有的大旱之年,方圆十多里地的庄稼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而圣山历史纪念馆的谷子根本感觉不图片21.png到大旱的严峻,长势非常喜人,由此引来了不少群众围观,实属罕见,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观,谷子丰收,也招来成群的麻雀觅食,但是它们从来不在大殿筑巢留宿,也是一道不解之谜。

圣山历史纪念馆是一座蕴藏浩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地,有挖掘不尽的精神财富,著名文化学者王孝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足以论证民间传说,有撰写敷文:

今逢盛世,倡文化自信,求历史传承,庙之辉煌历史,不朽人物,足堪启迪万众,实可传之永世。是故,乡贤名流,踊跃建议,改“庙”为“馆”庶几堪当此任,以先圣之宏德,振高阳之伟圣山庙记圣山庙者,乃高阳第一古庙也。历史悠久,历五千岁春秋,世少与俦,聚三位先哲英灵。庙所奉者,黄帝次夫人含丹也。盖乃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为其祖母所立也。含丹夫人、黄帝贤内。以助编撰《黄帝内经》,苦练金丹,舍命口含,而成正果。施惠于万民,得名曰含丹。

圣山庙,位于高阳古镇,镇得名于高阳氏,亦历五千余载,镇曰古镇,庙曰古庙、双古齐辉,震古烁金。盛唐名医孙公思邈,悬壶济图片22.png世,云游四方,久闻含丹圣名。遂拜谒栖息于此,修医炼丹,竟羽化于斯,众敬其药术医德,尊称药王,使陪祭斯庙。延及中唐,安史之乱,郭子仪奉召起兵,平叛兴唐,居功至伟,朝廷颁旨,普天为祭,高阳人深感郭率军过境,剿匪平叛,施惠高阳,善护黎民,秋毫无犯,由是奉郭于斯庙。至此,一圣双贤,并祀其处,人心所向,庙达鼎盛,千百年间,四方朝谒,香火极盛,不辞寒暑。今逢盛世,倡文化自信,求历史传承庙之辉煌,历史不朽人物足堪启迪,万众实可传之永世,是故乡贤名流踊跃,建议改庙为馆,庶几堪当此任,以先圣之宏德,振高阳之伟业,谋万世之福址,是以为记!

轩辕黄帝陵研究员,《黄帝传》作者李延军多次来圣山考察地理地貌,撰文:

圣山”必有古圣大贤在此焉

圣山庙经历了前后三个阶段的发展史,但是究其根源,最初它却是纪念我们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第二夫人”的,因为她有养蚕织帛之功,更为轩辕抄写《黄帝内经》,含丹丸于舌下取“金津玉液”,助黄帝炼丹,因而百姓叫她“含丹夫人”。又说含丹夫人是帝高阳(颛顼)的亲奶奶,所以考究司马迁《史记》等相关史料,这位百姓口传纪念的黄帝“第二夫人含丹”,原来正是史书记载的黄帝元妃嫘祖。黄帝必有原配,只是史书未记其名,元妃嫘祖虽功德盖世,尽享尊荣,但总还是“第二夫人”是也!可见百姓心中自有一秆称,功过是非在百姓心中总是分明的!高阳这个地方,处在黄帝故里初都帝陵与黄帝图片23.png开国昆仑中华之都的南北连线——中部龙脉线与中华龙脉线之间,遥想颛顼帝(北方天帝)驻扎在帝都之北,留下“高阳”这个地名,并在其北山塬高处为纪念奶奶功德建一座圣山庙,完全在情理之中。笔者有幸来到圣山庙,从其山塬形势和地貌概况看,大有圣地高兀于众山之上之广大开阔之气象。圣山庙之南为北高南低的平缓山塬,其左右皆低,北面深陷,唯此庙突兀。圣山庙占地四十余亩,现存戏楼、山门(前殿)、主殿(后殿)等建筑,特别是正殿,是圣山庙原殿材料迁回重建,八角形莲花座的石刻柱础石,雕花刻木,高大的梁柱架构,颇具高、大、广之阳光正气,而正在改建中的后殿,由于历史的原因,就显得小而局促,显见历史的沧桑与局限。看庙内遗存,有被岁月磨平的“无字碑”,更有远古的石臼、原始的香炉,如果各还其位,则圣山庙历史的久远不言自明矣!看庙后西北有方形土台,更让人会产生许多联想,它是远古的观象台,抑或是药王的炼丹台、郭子仪的点将台?或者三者兼具之。一个荒草掩映的土台,好像是一部厚重史书,记录了从圣山庙到药王庙、郭子仪庙上下数千年的演变史呵!

历史是公正无私的,处在高、大、广三阳(高阳、大杨、广阳)之巅的高阳,当年跟随着黄帝老祖“三阳开太平(泰)”,如今的圣山庙,正在高阳百姓的辛勤努力下,发生着巨变,“帝高阳之苗裔”福莫大焉!笔者,似乎又听到楚国大夫屈原当年之兴叹了……

两位文化史学家对圣山历史纪念馆长时间的考证挖掘,填补了庙宇文字记载被毁后断档的缺陷,在传承、考察、挖掘的基础上,拓宽了地域历史文化范畴,为人们崇尚英雄,怀念历史人物,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教育子孙后代提供了详实依据,也为民间倡导建设“圣山书院”奠定了基础。

笔者遇见一位90岁的周姓老奶奶在儿孙们的搀扶下,不愿千里来圣山跪拜,上香后说,我这么大年龄是来还愿的,为啥还愿,老人家年龄大了,口齿表达不清楚, 60多岁的儿子补充说,那是老早时期,还是民国,家里的母牛生下一个小牛犊,一个多月了站立不起来,经历过的人都有体会,农耕经济那个时代,牲畜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啊,图片24.png实在想不出好办法,祖父听人说圣山庙爷灵验,让父亲去上个香去吧,也许小牛犊就能站立起来了,父亲半信半疑来圣山烧香拜佛,谁知还真灵验,父亲还没有回到家,小牛犊就活崩乱跳的站起来了,家人一直有个心愿,一定要来圣山爷这里还愿,那时候交通不便,再加上兵荒马乱的年代,一直未愿,后来庙宇被毁,先辈的心愿一直未了,现在政策好了,庙宇修建的这么好,交通也方便了,今天带老母亲来时替老一辈来还愿的。虽然时间过了80多年,还愿一直是家族的一桩心愿,老者虽耄耋之岁,但在她心目中,圣山就是一片神圣的净土之地,在这里除了能求得老天的保佑,还可以洗涤你一生的悲伤、痛苦。放下所有尘世的烦忧,让神灵伴随着幸福活好每一天。

身处尘世的人们,都是随年龄长大,用灵魂洗礼,冲净一生的悲伤,顿悟人世间的冷暖。来圣山朝拜的何止周老太一个,方圆几十里的人络绎不绝来到这里有求子的、有还愿的,更多是保佑自己和家人无病无灾,平静的生活。

为了把圣山这块神圣之地,打造成一座具有传承民族文化,赓续中华文脉的红色教育基地,政府出资对庙宇进行了整体绿化,拓宽了道路,蒲城古建文物学者王孝林先生义务为圣山历史纪念馆绘制规划图片25.png图,为大殿修建捐物和出谋划策,为这座承载千年文化的建筑魂魄,倾注了智慧和心血。

现任渭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平安,作为从高阳塬圣山这片沃土上走出来的文化学者,非常关注这块阵地的建设,协调建设期间的外部事宜,邀请陕西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渭南市原政协主席陈俊哲赋题:古有夫人苦炼丹,子仪思邈解民难。前贤往圣忧天下,惟愿苍生多乐欢。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贵乾题,由著名书法家薛跃提写:一圣双贤立古庙,高阳地灵多英豪。物竞天择图片26.png五千载,普济黎庶行天道。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冯宝哲赋诗:高阳古镇有渊源,玄帝颛顼孝感天。祀奉含丹尊女圣,缅怀祖母启高贤。药王诊脉黎民喜,郭帅屯兵社稷安。历史遗存堪纪念,文明华夏百花妍。

中国实力派书画协会常务副主席,著名书法家王泰昌先生义务书写大殿的梁顶坊和刚劲有力的山门对联。图片27.png

农民女固体诗人郭亚茹为圣山大殿落成作诗:

聆听着你的故事/是那样的神圣/我追寻史迹/仿佛站在历史的航道上/化风行万里也想看到你/尊贵的容颜

这一隅之地/没有山的雄奇/馆堂的威仪/有着天的高远/沃土的芬芳/还拥有着万古长新的目光/珍视每一份遗迹/高阳圣山千古名/根基就在这里盛放/君王孝义当先/受世人拥待/圣女修行炼丹/济万民身安/药王游医行善/根植世间/护国将领郭子仪/操兵养马平乱军/彰显忠诚与担当/既便功已过往/那也是国运兴盛的时光

你的故事很长/曾以馆堂作为学堂/又有多少超燃的梦想/值得分享/与圣山平视相依/我们都很平凡/生命从来以爱渲染/我们都有高尚的思想/修缮馆堂/筑起文化与艺术的长廊/是圣山/纳得医者圣贤/是圣山人/接力德才兼双/是圣山历史纪念馆/传承时代文明走向辉煌。

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信仰,不被任何外来强盗所屈服的民族,是一个追求真理,以最古老的历史文明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当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新中国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振兴农村经济,让物质生活富起来的八亿农民,思想意识不能缺失的新时代,根除几千年形成贫瘠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大力改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农民思想观念转变的引领,显得非常重要,圣山历史纪念馆作为一所浓缩了几千年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意义非凡。

农民非常渴望完善这样有型的文化场所,净化心灵,崇尚英雄,教育子孙后代,爱党爱国爱民爱家园,珍惜新时代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圣山历史纪念馆曾经延续了几千年的三月初一民间物资交流大会在文革那个特殊年代后停办了,改革开放以来也随着疫情等客观原因停办了10年,到了2024年的甲辰年大殿还没有完全竣工,资金十分困难,停办的庙会是否举办,一时拿不定主意时,召开各社会长会议确定方案,没有想到是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办,资金不足每个社长拿资2000元,购置基础设施,在距离三月初一只有一周的时间,各社分工明确,利用自媒体抖音、快手,张贴布告等传播手段,圣山历史纪念馆商品交流大会如期隆重举办,这是一次繁荣地方经济,弘扬优图片28.png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盛大物资交流大会,也是一次凝聚力量,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振民族精神,鼓舞士气物资交流盛会,庙会期间各种物资应有尽有,名目繁多的地方小吃味美飘香,锣鼓社火,让人眼花缭乱,地方秦腔戏剧,连唱了三天三夜,接待人数在3万人次以上,为处在偏僻地域的高阳群众带来了商业的信息、文化大餐,为繁荣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乡村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全文完


第12期总第200期
2023年1月2日
ISSN:1671-749X
CN:61-1382/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