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地学、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CCAJ 数字化优秀期刊

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

陕西省科技期刊精品期刊

圣山风云(一)

发布时间:2024-10-25编辑:

圣山风云

/王成祥

 

高阳塬是渭河以北再平常不过的一个莽原,面积仅有57.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不到2万,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沟坡环绕,世有“蒲北锁钥”之称。横亘塬区南北的一道山脉——张家山赋予这里特殊的气候,图片1.png水资源丰沛不竭,终年墒情良好,年平均气温只有11度,昼夜温差比较大,实为避暑佳地,享有长寿塬的美誉。

在塬的西北方向,蕴藏着一座千年古庙——圣山庙,这里既没有沟也没有山,为何称之为圣山?传说黄帝第二夫人含丹乃高阳圣山女,曾经在家乡养蚕制衣,繁衍了中华文明,圣山庙(现改名圣山历史纪念馆)为黄帝之孙颛顼纪念祖母所建,这一传说中含丹夫人就是嫘祖图片2.png圣山庙有限的文字资料在历史的长河里被岁月冲刷遗失(毁),从远古母系的黄帝时代到后来的传说全凭口耳相传。

2002年圣山历史纪念馆重塑雕像,没有任何参照物,只能凭想象塑像,含丹夫人像塑成了送子娘娘,后次年庙会期间,高阳镇伏头退休老干部周有才给时任会长王兴民说,圣山庙塑像中的送子娘娘有图片3.png误,应该是黄帝的第二位夫人,他从黄陵县轩辕黄帝陵西侧一石碑上所见“黄帝第二夫人高阳圣山女”……

民间还有这样的传说,早期这里不叫圣山庙,叫含丹寺。黄帝第二夫人含丹帮黄帝书写《黄帝内经》,立志从属炼丹术,救民于疾苦,含舌下汲收,金津与玉液人之精华,功成名就后,人们为了纪念其功绩,立寺为含丹

药王孙思邈曾慕名拜谒圣山庙,居此炼丹。传说孙思邈从小体弱多病,“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他儿时得过一场大病,怕风怕冷,总是不好。为了看病,孙父背着儿子走遍了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到处求医。最后,家资耗尽,把本来富裕的家庭也拖跨了。孙思邈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触动,发誓将来一定要当个好郎中,不再遭受病痛折磨。从此开始大量研读历代医学典籍,一边诊疗采药,一边考察学艺,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医术越来越专业精湛,他的名气也传遍了四图片4.png方。杨坚执掌北周朝政时,听说了孙思邈的医术,曾下诏请他入宫做国子博士。孙思邈见国事多端,装病不应,一心在太白山里隐居行医。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被尊称为“药王”。在他神游行医代于兴市(今蒲城兴镇), 遇一生意人病危为之诊疗,使其得救。问仙翁家住何处,答曰:“高阳圣山”后,生意人感念来圣山庙,见供奉含丹夫人和药王孙思邈两尊神像,非常吃惊,遂入庙祭祀。且传之世人,广知圣山庙神之灵矣。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公元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758年,进位中书令。公元762年,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图片5.png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

民间传说郭子仪率军讨伐安禄山时,途经圣山庙,在这里屯兵养马,操练军队,随后东征平息了叛乱,唐德宗二年郭子仪病逝长安,朝廷发诏举国祭祀,民间亦应其生前驻防屯兵之地祭祀,含丹寺亦列其中,尊称为圣山庙,2015年批准为圣山历史纪念馆。

圣山历史纪念馆位置处在黄帝故里初都帝陵与黄帝开国昆仑中华之都的南北连线,他与轩辕黄帝陵、仓颉庙同处中部龙脉线与中华龙脉线之间,而且圣山此地高兀于众山之上,有广大开阔之气象。圣山庙之南为北高南低的平缓山塬,其左右皆低,北面深陷,唯此庙突兀。历史上的圣山历史纪念馆占地13亩,内有八角形莲花座的石刻柱础石,雕花刻木,高大的梁柱架构,颇具高、大、广之阳光正气,庙内有被岁月磨平的“无字碑”,更有远古的石臼、原始的香炉,庙后西北有方形土台,是远古时期人们的观象台,也许是药王的炼丹台、郭子仪的点将台。一个荒草掩映的土台,就是一部厚重史书,记录了从圣山庙到药王庙、郭子仪庙上下数千年的演变史。记忆中的庙门朝东与白水县城在一条水平线上,地形平坦低沿,形成层层叠叠的台阶状,南面与张家山脉无量殿庙宇平行,西北两边是纵横沟壑,与白水县城隔河瞭望。

上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用地增加,庙宇扩展到40亩,现在的图片6.png庙门牌坊朝南布置,距离新搬迁的王庄新村仅一华里的路程,新规划的图纸除现有的前后大殿、戏楼外,设计有停车场、圣山书院,厨房、碑林、观景台、博物馆、水窖等,建成后非常壮观威严,是一所进行历史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场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圣山历史纪念馆承担着不同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解放后的国民建国初期,工业生产急需要煤炭,圣山庙以独特的地域优势,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1955年西北地质局勘探学校钻探专业在这里开设,到1958年三届招收学生300余名,为我国煤炭地质勘探与开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培养了首批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遍布全国各地,投身国家的煤炭事业,勘探学校搬走后,地质部六四二队入驻圣山庙进行地质普查,通过长时间的地下资源勘探,发现了高阳煤田,报告显示:渭北蒲城高阳煤田位于渭河北岸,图片7.png故名渭北煤田。南以奥陶纪石灰岩山脉为煤田南界,北连陕山盆地,东连黄河,西北部与侏罗纪煤田相连。本煤田远在明清时,居民挖水井而发现煤层,迄今地面保留废井尚有90余处,分布在20平方公里范围内。现由新生、新兴两煤矿开采。含煤岩系为上石炭纪太原系,区内构造线大致呈北东东-南西西向,褶皱、断层发育。含煤3-4层,煤厚3米左右,储量245447千吨,其中A2+B级占75.97%。矿区除煤外,还有其它有用矿产:铝土页岩、石灰岩、石英砂岩、黄铁矿……

丰富优质的煤炭地质储量,为开放圣山庙煤矿奠定了基础,1959年,经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蒲城矿务局。在西起铜川金华山,东至合阳大峪河,东西长61公里,总面积427平方公里的矿区共规划了19个井田,高阳井田和圣山庙井田名列其中。随之,一大批矿建专业人士入驻圣山庙,全面拉开了矿井建设的序幕,援建我国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的王石凹煤矿的苏联专家莅临现场指导,第一个五年图片8.png曾经参与圣山庙煤矿设计的苏联专家德林钦克(后排右一)

计划全面完成后,中央决定转变经济建设方针,加上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全国不少建设项目受到冲击,一批建设项目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圣山庙煤矿于1965年从热火朝天的建设转入休眠静寂状态。

1991年圣山庙煤矿再次上马设计能力为90万吨,改名为后来的朱家河煤矿,2016年政策性关闭,一度成为陕西煤炭工业的骨干矿井。蹊跷的是由于周围小煤窑狂挖乱采,造成大片农田塌陷,水井干枯,具有400年历史的王庄村190户被迫整体搬迁,而圣山历史纪念馆却安然无恙。文革时期我国教育系统实行开门办学,高阳公社中学开展学工学农,圣山庙又承载了这一历史重任。由于圣山庙周边的沟壑地带,有利于勤工俭学开办农场,众多学子来到这偏僻的沟壑地带,土地平整后种高粱,设立圣山分校,三届300余名学生从这里考取高中、大学,不少学子成为国家的栋梁,比如十九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世界小麦研究所副组长何忠虎。

十年动乱,圣山庙同遭劫难,神像被毁,千年的古柏林砍伐,记载年代历史的两块石碑一块被村民当牛槽使用,一块做了公社良种场的过门石,良种场撤销后石牌也不知去向,庙宇夷为平地,仅存的一些文字资料保存期间在一场意外的火灾中化为灰烬,圣山庙的历史只能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在民间流传。未完待续


第12期总第200期
2023年1月2日
ISSN:1671-749X
CN:61-1382/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