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安全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安全监管人员工作的核心和目的。安全生产涉及职工生命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根基和稳定。近年来,铁路、煤矿等行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损失之重,影响之大,频率之高,令人胆战心惊。剖析事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难看出一些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着认识上、思想上的误区。因此,消除或减少企业员工,特别是生产一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真正发挥引领企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安全是第一生产力、是效益的重要保障、是煤矿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抓安全生产,就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以严格的纪律来规范、关爱员工的生命,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只有保证了人身安全、企业安全和设备安全,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基层一线、在生产现场,因此我们要强化生产现场管理,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在标准、要求、制度、奖罚上从严,用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纪律来制止“三违”行为。标准要严,对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坚决推倒重来,对危及员工生命安全的必须停工整改。要求要严,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制度要严,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使之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规范。奖罚要严,坚持重奖重罚的原则,以此调动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有效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以安全保障职工生命、保障企业高效安全生产,提升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安全生产要精细,细节决定成败。安全无小事,一些管理者忽视安全工作的小细节,没有认真对待生产第一线的小安全隐患,殊不知,大差错和大事故总是隐藏在某些看似琐碎微小的细节之中。管理失责是安全生产的头号敌人,大量事实表明,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我们在安全管理上考虑不周、安排不细、疏忽大意造成的。要确保安全生产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掌握情况要细,做到心中有数。工作部署要细,做到措施得力。监督检查要细。隐患险于明火,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存在的隐患没有及时得到消除而造成的。在安全监督检查时,要坚决克服监督不到位、检查不细致、走马观花、表面浮华的坏习惯。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地方都不放过,对每一个安全生产隐患都要坚决排除,把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生产要扎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安全生产是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要切实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令行禁止。作风必须扎实。没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就没有扎实的工作实绩。在抓安全生产上不搞花架子、应付检查,在抓管理、抓基础、抓现场上下功夫,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基础必须夯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使安全生产进入有序可控状态。加大安全投入,对生产设备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认真整治,积极采用新的安全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的科技含量和实用性,用科技手段和先进装备支撑、保证安全生产。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育人的良好氛围,培育职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全面提升职工安全素质。加强技能培训工作,将现场岗位培训工作与生产经营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让员工既能学到实践知识又能学到理论知识。加快员工从随意到规范的转变,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针对新技术、新设备,采用内外相结合的办法,内部挖掘潜力,请有关人员现场讲解,外部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等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新技术,确保能熟练操作维护,提高设备安全运行水平。加强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对生产技能人员培养的要求,强化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和高技能人才的学习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模块化的培训内容,远程或集中授课等手段,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创新和完善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和激励机制。企业要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交流、保障”相结合的工作力度,推行“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做法,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使企业依靠科技的进步,依靠设备改进,依靠员工素质来提高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
安全是一种保障,从长远来看,安全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是保证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国家权益的需要,从近处来看,安全是保障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是保住我们员工饭碗的需要。事故就在极为短暂的一瞬间、就在思想麻痹的一刹那、就在格中悄然发生。
做安全生产工作犹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麻痹。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地生产。生产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与自然界作斗争,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处处都要警惕、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其中安全工作存在着诸多误区。一是对安全设施的认识误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场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也呈现高、精、尖技术,并被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由此个别从事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就出现盲目乐观思想,认为只要投入这些“精良装备”工作中也不注重抓小防大了,这种麻痹思想很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二是对职工培训的认识误区。由于领导重视程度和培训力度不够以及流于形式的状况,而事故恰恰最容易发生在对业务知识生疏、现场安全经验少的职工身上。三是个别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执行制度必严、违反制度必究,对待安全生产工作我们都知道“严是爱、松是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三怕”思想:对上怕担责任,对下怕得罪人,对工作怕吃苦受累,造成形式主义、好人主义、官僚主义的严重局面,导致在执行和落实当中出现“缺位”现象。
所以我们要细致入微,体现的是一种安全意识和认真的敬业的工作精神,因为细致有了这种细致入微,就会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防止事故的发生。工作中才会处处考虑到安全,才会时时防止事故的发生,使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因为细致入微,工作时才能做到一丝不苟,不给安全隐患留下丝毫漏洞。有了这种细致入微,就会给自己敲警钟,把安全二字深深地烙在心上。
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各类人员,由于受各类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这也就要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现场的班组长、跟班队长、安检员,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检查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杜绝只是在办公室听汇报。同时,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层层落实好岗位职责,使现场控制在有序、平稳的状态中。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
目前,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并不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煤矿部分领导和职工尚未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把安全第一的方针深入地贯彻到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没有处理好安全与煤矿生产建设的关系,甚至有时把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从诸多煤矿死亡事故看,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安全第一的方针是人们经历了多次惨痛教训,付出了血的代价才认识到的。整个煤矿企业必须突出抓好安全管理,人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教育职工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增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意识。
当前,我们要正确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指令已经成为我们的行动要求。但是,从现有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看,仍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仍然存在着安全管理上的漏洞问题。突出表现在:⑴抓安全管理,建立的长效机制效果不佳;⑵治理“三违”现象,持有的铁面无私恒心不够;⑶安全宣传教育,连续性、持久性观念不强;⑷安全文化培训,缺乏系统性、全员性,覆盖面小,有时只注重岗前培训、特殊工种培训和“三违”人员培训。有时甚至为完成培训计划而培训。那么,我们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者,应该怎样加强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解决好以上七点较为明显的问题:
一是提高人的素质,首先是提高思想素质。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是切实提高职工政治思想水平的根本途径。所以,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搞好安全生产的紧迫性、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要扎实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整治专项行动和确保职工生命安全的高度来对待安全工作;除了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外,还要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根本上调动职工保证安全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把本单位、本部门、本工区的安全生产抓好抓实。其次是提高业务素质。对职工队伍的业务培训,除了正常情况下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内容外,更要加大对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教育和演练。针对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现状,进行超前性、前瞻性的培训,提高事故的防范能力。
二是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根据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和实际,各项管理方式、手段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摸索与之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有效办法。首先要夯实安全基础,坚持预防为主,严查违章违纪。把重点放在杜绝违章违纪上,着力点放在预防上,从源头查堵漏洞。更关键的是要建立起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体制与机制;其次要坚持逐级负责制,落实领导责任。要科学地界定逐级负责制,把领导负责、分层负责、岗位负责和专业技术负责区分开,使其职责明确,各负其责,确保落实。
三是坚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八到位”。即:安全生产认识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到位、安全生产职责到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到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到位、安全生产资金到位、安全生产检查、整改、落实到位。
四是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实践证明: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为落实“谁施工、谁负责”的责任机制,扭转一些干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和不务实现象,就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形成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明确不同层次考核的对象、内容、程序,并结合职工群众评议、考核等办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考核。对未完成定量考核任务或发生安全问题的,要有相应的处罚制度,以此增强干部的危机感、责任感,促进逐级负责制的落实,实现从“要我抓安全”到“我要抓安全”的转变。
五是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一)公司高度重视、强化科技兴安治本之策
矿领导高度重视安全治本特别是科技兴安工作,把科技兴安放在治本的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天网工程和煤矿远程监控系统建设,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加快建设。
(二)掌握矿情特点,突出科技兴安针对性。
落实针对性措施是提高科技兴安实效的必然要求。安全生产环境总体表现出“重”的特点。大力实施天网工程,在矿区井下、地面等重要场所安装无死角视频监控,同时,在安全生产的重点位置广泛应用了现代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安全监控和保障能力。
(三)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技兴安稳步推进。
全面推行智能化矿井建设模式,综采工作面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智能快掘,积极推进矿井“千龈”视频工程建设,实施“电子国栏”,为关健岗位配备智能矿灯和手持终端,实现人机环风险隐患A1智能识别和分析预警,完成智能通风管控平合、供电系统智能化等智慧国区系统。
(四)突出快速反映,增强科技兴安稳步推进。
快速反映是科技兴安的本质属性,既要注重现代监控设备,技术的投入,又注重快速反映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监管手段的最大效用,一是建立全天候隐患监管机制。二是建立事故隐患快速报告机制。三是建立事故隐患快速处置机制。
六是环境提升好体制引领新舞台。
(一)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一是持续开展环境质量检测。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全面开展废水、废气、噪声检测,掌握环境现状。加强无轨胶轮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尾气检测,淘汰老旧机动车,切实改善井下空气质量。二是持续优化用能结构。推广地热能、乏能、余热等多种能源供给,建立多能融合的能源供给体系,逐步淘汰燃煤锅炉,打好碳中和基础。三是持续强化设施运维管理。更换生活污水处理站除臭换气系统,加强食堂油烟净化装置、智能化降尘系统、运煤车辆冲洗装置运维。四是持续开展扬尘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六个百分百",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扬尘治理内容记入监理日志;全面加强道路扬尘治理,实行"五位一体"清扫模式。
(二)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一是加强疏于水循环利用网络建设。按照"分级处理、分质利用"工作思路,根据井下生产、周边企业、地面农业灌溉等用水需求,统筹分配矿井疏干水;加快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进度,实现疏干水全部综合利用。二是开展节水行动。完善各类计量、监测监控设施;通过循环利用、改进工艺流程、推广先进技术等手段,强化节水增效、节水减排、节水降损,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三是规范排污口设置。制定排污口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水质、水量、去向合规管理设置符合"一明显、二合理、三便于"原则的排污口。
(三)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一是深化固体废物管理。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完善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产生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实现固体废物可追溯、可查询。二是深化危险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准确辨识、梳理清查各环节产生的危险废物,从源头分类,集中收集、合规处置,实现危险废物从产生到转移全过程跟踪监管,最大限度降低存放量,缩短存放周期。三是深化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管理。按照"源头减量、合规处置、多途径资源化消纳"原则,加快煤矿采空区浆体充填项目建设,提升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能力;建筑垃圾运输至园区垃圾填埋场,集中收集处置,逐步打造"无废"企业。四是深化生活垃圾管理。各采掘工区必须集中收集井下作业范围内产生的生活垃圾,并转运至公司指定的地面堆存点;各后配套服务单位必须在生活区域设置垃圾回收装置;定期全面清理河道及厂区100米范围内生活垃圾。
七是好平台搭建新通道。
以管控平台播种“智慧之花”,以智慧平台搭建为牵引,建成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智能协同一体化运行系统平台开拓新通道。在智能化示范矿井的建设上,要把采掘一线以及生产辅运系统智能化设施设备的改进提升,以及井上下所有智能化设备的规范运行,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抓好采掘工作面主要设备的完善和更新,持续提升井上下安全监督智能化监测水平,加快推进机器人集群建设,对成熟实用型机器人,要做到"增新补缺上量"同时,要加快智能化洗煤系统建设的各项工作。
总之,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和内容丰富的安全活动,努力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共同构筑安全大堤。持之以恒地坚持安全生产好的做法和办法,如班前(后)站班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利用各种载体和形式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做实、作出新成效。
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不断探索、巩固和创新,努力走出一条适应工程施工安全、操作性强的管理路子,结合安全工作实际,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执行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和消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无疑是实现安全生产“有序可控”良好局面的有效办法。时刻保持良好的、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做到筑牢防线、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为企业安全生产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