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铸就岗位价值 使命诠释责任担当
——记全国劳动模范、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陕煤澄合百良公司 张玉和
题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是凝魂、守本、固根;牢记使命,是责任、担当、践行。履职尽责,做好本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正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他勤学善思、积极创新,以平凡的岗位为起点,为企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不忘初心、回馈企业,以技术工作室为平台,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顶尖人才;他牢记使命、匠心筑梦,以精湛的技术为初衷,赢得了自己追求的人生价值,他就是陕煤澄合百良公司高级技师——张玉和。
“当一个技术响当当的好工人,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1984年,从技工学校毕业的张玉和怀揣着青春梦想,走向当时有着“西北一枝花”美誉的王村煤矿。面对全新的现代化设备,充满着好奇与憧憬,可是随后发生的一次事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副提升机在运行途中出了故障,10余名乘坐罐笼的职工被悬在了半空,由于技艺不精,硬是让工友们在黑暗阴冷的立井筒中吊了4个多小时。这件事,让张玉和真正感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钻研技术,要学好技术。
于是,他坚持在工作中用心学,处处留心观察师傅们检修时的技术要领,不放过一点儿疑问,不漏掉一个细节,一有空,就拿着图纸和说明书,对照设备元件分析原理。有时为了弄清楚技术上的一个问题和检修中的一点儿诀窍,他连续几天查阅资料,苦苦思索,边学边记,由浅入深,仅学习笔记就累计达到20多本。张玉和边学习边实践,很快提升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技术。后来有一次,主绞提升时突然发生故障,当时师傅忙不过来,安排张玉和去处理。他仔细检查,认真分析,很快处理了故障。看着正常转动的滚筒,张玉和兴奋之后陷入沉思,既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无比快乐,又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
难忘的1997年7月,“离家”百年的香港回归祖国,张玉和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鲜艳的党旗,他在心中立下铮铮誓言:“当一个技术响当当的好工人,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既然选择了澄合,就把心交给这片土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煤炭市场处于低潮期,矿区职工开不出工资,经常停产放假,有好多人都出外打工。那时一个月的收入仅有二百多元,而且经常欠发,张玉和的妻子也放假在家,孩子正上幼儿园,家中花销很不宽裕。张玉和在陕北工作的一个同学邀请他过去,承诺月工资至少三四千元,还有一位私企老总了解张玉和的工作情况后,更是给出了年收入12万元的高薪。在当时那个年代,12万元可真是一笔不小的诱惑。面对高薪聘请,张玉和说,“是澄合养育了我,给了我成长的舞台。即使企业再困难,我也不能离开!我要和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随后,他又婉言谢绝了几家企业的聘请。
既然选择了检修工这一行,就要铁下心来学好技术。1998年,澄合王村煤矿选派张玉和到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劳模大专班进修学习,但所学是企业管理专业,与他从事的专业不对口。张玉和心想,不能图虚名,为了改变身份去学习,便婉言谢绝了组织的好意。后来,领导又考虑到他在基层干得时间长,也比较辛苦,想调他到科室负责机电管理工作。张玉和考虑到基层和一线是他发挥特长的最好阵地,要比在科室更能发挥作用,为矿上作贡献,就又一次谢绝了组织的关心和照顾。
2014年-2016年,煤炭行业陷入困境,国家加快对长期亏损、产能过剩严重的“僵尸”企业的重组整合或退出。严峻形势下,澄合矿业公司也再次遭遇了煤炭“寒冬”的侵袭,王村煤矿响应国家去产能号召,做出了矿井关闭的决定。面对人员分流、转岗、待岗,张玉和知道,矿井关闭是事关煤炭行业的大形势,企业的取舍要服从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已到“知天命”年龄的他又一次面临选择。面对各类人才转战陕北、彬长以及外省等地,面对其他单位的盛情相邀和年薪不低于30万元的丰厚报酬,张玉和说,“既然选择了澄合,就把心交给这片土地。”他没有丝毫的犹豫,依然无怨无悔的选择留在澄合。
“我的岗位就是价值,解决问题是我的职责。”
创新不止,奋斗不息。多年的工作实践使张玉和认识到,只是单纯地搞维修不去钻研创新,工作质量就难有质的提高,设备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潜力。
2017年5月,随着百良公司原煤产量不断提高,主井提升能力成为“瓶颈”。针对这种情况,张玉和与技术人员通过多次研讨,重新设置和调节变频器相关参数,对提升休止时间进一步压缩和优化,使提升周期缩短了13秒,每天可增加原煤提升量400多吨。他还采取重新预置PLC行程值参数和适当调整停位开关位置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在提煤过程中频繁出现箕斗不能准确到位、影响井下定量装载等问题,确保了原煤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2018年6月,主提升机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维护人员查了三个多小时也没找到原因,只得求助厂家。厂方答复须先预付8000元服务费之后,才能安排工程师到现场服务,而且最快也要两天后到矿。时间不等人,还没有接触过这种电子控制系统的张玉和临危受命,与其他技术骨干拿着图纸对照上位机程序,逐条观察各个程序的执行情况,用仪表检测电路中每一关键点信号变化情况,最终成功解除设备故障,恢复正常运转。多年来,张玉和始终坚持进行修旧利废,仅在百良公司工作两年间,就修复各种电子插件、仪表仪器、电器模块等共计节约材料费用达25万余元。
什么是初心梦想?回首人生路,走的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的岗位就是价值,解决问题是我的职责。”张玉和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倾心付出,无悔奉献,35年如一日的坚守,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
“培养机电维修人才,让他们成为行家里手。”
“独行快,众行远。”张玉和经常在想,一个人的技术再好也是微不足道的;一个人的技术再好也是有限的。作为一名工人党员的使命,更应该体现在积极带领身边的职工一起学技术、搞革新,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玉和将工作室定位为提升自我、革新自我和传帮带青年技术职工的平台。作为人才培训工作的优秀讲师,他致力于建设高素质技术队伍,坚持每周组织两次理论培训和现场技能培训,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专项活动,开展课题讨论、研究。他将多年来总结的约30多万字的检修笔记整理成教材,为技术人员提供参考。近5年来,他培训了40多位机电班组长和100多名技术人才,有的已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这里先后走出“陕西省技术状元” “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李磊以及李文贵、李海川、杨建设、吴宏伟、刘玉才、白全林、王胜杰等矿井四大机械维护检修技术尖子,输送绞车提升技术工人50余人。
工作室成员在全员岗位创新活动中,实现发明和技术改造100余项,其中40余项成果在陕西省职工科技节上获奖。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陕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陕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今年5月,工作室又被陕煤集团授予“先进技能大师(劳模创新)工作室”。
近20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煤矿机电技术经历了由模拟系统提升为数字化系统,再提升为信息化系统的两次大提升,对张玉和来说每次都是挑战。凭着坚定的信念、扎实的理论、过硬的技术、执着的追求,他也经历了由检修改造到革新创造,再到数字化信息化控制的研发,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800多万元。
初心并不荡气回肠,使命也不尽是澎湃激昂,然而却平凡又实在。张玉和不辜负自己所选,择一事而终一生,在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的岗位上,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逐步成长为技能大师,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如一块温润的玉,平凡中蕴含着无限的能量。(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