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可视化润滑系统、可升降型省力吊挂电缆装置、设备巡查听音棒……“工器具革命”活动开展以来,一系列由员工自主研发的设备与装置在榆北小保当公司不断诞生,迅速掀起了创新的热潮,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制度+激励 激发全员参与创新热情
要想激发员工对工器具创新的热情,制度的确立不可或缺。为全方位推动“工器具革命”活动开展,该公司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工器具革命”活动的通知》,对活动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组织机构及工作组职责,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模式。
完善的考核机制,是激发员工创新动力的内在引擎。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由该公司生产技术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对员工的创新成果从申报、推选、评审到工器具调研、定制、开发等环节,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考核、评选机制。
“对于创新成果,我们会组成评审委员会,根据工器具创意、制作难度、实用性、产生经济效益等方面分别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并将创新成果在联建楼大屏幕上展示,增强了员工获得感和荣誉感,员工创新热情不断高涨。”该公司机电管理中心杨小勇说道。
深度+广度 培养人才队伍创新高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进一步激活全员创新潜能,该公司以此次活动为抓手,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组织开展多次技术交流,创造了技能人才集聚地,组建起多个技术创新团队。
针对青年员工思维活跃、行动力强的特点,该公司在基层区队深入开展了创新“师带徒”活动,并聘任乔海军、白哲等一批业务过硬、创新力强的技术工匠带头传帮带。现在,在创新能手们的带动下,员工创新的荣誉感日渐提升,创新的积极性日渐高涨。
此外,该公司各基层区队还建立起“小讲堂”“小论坛”等培训平台,重点围绕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检修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及技术攻关的创新点进行研究讨论,一股创新的潮流正在蓬勃涌动。
最强大脑+敢于实践 增强创新人才实战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活动开展以来,该公司围绕“降本增效、改善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等方面,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到工器具创新的各项工作中,一个个勇作为、敢干事、能成事的“最强大脑”脱颖而出。
拓育是一号煤矿掘进一队的一名检修工,作为有八年检修经验的他来说,井下设备的检修工作都在他的的“掌控”范围内,但每次更换设备传输链条都令他头疼。
“更换传输链条时受场地限制,操作复杂繁琐而且费时费力。看到‘工器具革命’活动的通知后,就有了一个念头,必须把紧链器做出来,解决日常检修中的麻烦。”拓育说道。
说干就干,他每天一下班就泡在机电维修车间,面对夹制不紧,易回位等问题,他积极与班组成员讨论,精心设计,耐心选材,经过多次实验,采用高强度钢筋作为夹制主体构件。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20多天,一款小巧灵活的链条紧链器研制成功。
活动开展以来,该公司共完成工器具创新成果175项,《智能集中可视化润滑系统》《可调节型电缆桥架撑拓架》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另有7项正在积极申报。
成果转化+定制开发 跑出企业科技创新速度
成果再好,推广不出去,成果转化率就会大打折扣。该公司在成果推广应用上做文章,建立成果共享机制,通过积极调研周边矿井及工器具生产厂家,结合基层单位的实际诉求,遴选出一批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工器具,扩大工器具创新成果的转化覆盖面。
该公司将会根据调研结果和现场实际情况,由工器具生产厂家开发一批定制型工器具,保证创新成果成熟一项、推广一项。
当了解到公司可以生产一批定制型工器具时,一号煤矿机电运输队技术员王东激动地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的到来,如果我创新的这个工具能投入到使用,我们遇到的这个麻烦就完全可以解决了!”
据悉,自该公司“工器具革命”活动开展以来,王东共计完成带电电缆识别仪、自制弯电缆套夹、绝缘检测装置等20余项工器具创新成果,获“五小创新”成果奖6项,节约成本近百万元,其创新成果在该公司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