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5.8%,经营利润同比增盈134%,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智能化建设节节拔高,员工队伍活力澎湃,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
今年以来,小保当公司在陕煤集团、陕西煤业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集团公司管理体制调整的新形势,紧紧围绕各项年度目标任务,统一思想,奋力拼搏,持续优化生产经营管理,努力提高科创水平,奋力创建智能化、智慧化标杆,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稳扎稳打——发挥智能化优势
5月11日,小保当公司成功召开首套国产化设备试运转发布会,实现了成套装备全面国产化,进一步推动国内中厚煤层高效智能开采和装备制造国产化发展。
“一号煤矿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项目基础资料齐全,井上下智能化应用覆盖完备,搭建的工业互联网混合云平台运行稳定可靠……”5月22日,该公司一号煤矿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陕西煤业组织的自验收,并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肯定,达到了Ⅰ类高级智能化示范煤矿标准。
一步一脚印,步步为“赢”。今年以来,面对煤炭行业和煤炭市场蓬勃发展的新机遇,该公司稳扎稳打,审时度势,加快推进智能矿井建设和高度智能化系统升级,进一步促进智能化在生产经营中的优势发挥,实现了上半年产销两旺,使小保当在探索和开拓中实实在在地尝到了智能化“甜头”。
智能化在增量提效上大有作为。比如,该公司一号煤矿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通过基于“矿鸿”的电液控制系统操作,实现设备节能10%以上,故障率降低25%,工作效率提升了55%;二号煤矿450米高度智能化超长综采工作面的投用,使中厚煤层煤炭产量较传统工作面提高了三分之一,使当班作业人数由原来的7-8人减少到5人,同时,通过设备系统的磨合升级有望实现“一面一人千万吨”的愿景突破,智能化建设也从“独自茕茕”走向“敢勇当先”。
率先而为——激发创新活力
唯革新者进,唯创新者强。作为站在高起点设计,高水平建设的新型矿井,小保当公司在智能化建设方面一路疾驰,加之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企业快速发展遇到的“瓶颈”也逐渐显现。
如何保持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持续竞争力?面对这一问题,该公司将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大局着眼,从小处着手,依靠科技创新破局,发展思路明确,举措清晰。
小保当公司一方面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揭牌成立西安理工大学“产学研”基地,实行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已有20余名技术骨干和研究生组成的攻坚小组认领科研项目6项,另一方面全员深入开展“工器具革命”,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定科研创新管理标准和考核细则,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公司从优秀走向卓越。
该公司注重小改小革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引导干部员工主动参与“工器具革命”活动,智能“注油器”、巧“挂电缆”装置、诊断“听音棒”等350余项革新成果孵化于安全生产现场,专项创新奖励达10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7000余万元,充分展现了公司广大员工的智慧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与此同时,在“双碳”“双控”背景下,该公司积极与中煤科工武汉研究院、陕西天地地质有限公司沟通协作,联合成立煤矸石处理和采空区治理课题小组,持续推进《小保当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重点围绕解决公司开采煤矸石处理和绿色充填相关问题研发,并在该项目上累计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着力推行减碳发展,立志将矸石充填打造成公司绿色发展,低碳开采的特色亮点,实现企业发展再发力,推动地方经济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筑巢引凤——促使人尽其才
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人才优势就是发展优势。今年以来,该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再创新,再发力,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丰富员工发展“舞台”,促使每一名员工“人尽其才”。
“面对员工队伍年轻化、经验少、实践弱的现状,公司要进一步强化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成长成才平台建设,做好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聚焦知识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充分激活内部人才潜力。”小保当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征说。
为此,该公司以技能人才培养和创新成果转化为导向,深入推进“114”卓越种子计划。上半年,开展“114”卓越种子计划专题讲座6期,推荐两批次80余名技能人才外送各设备厂商进行技能提升集训,举办第三届员工技能大赛等。通过学习、考试、比武、练兵,使员工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多维度巩固,提升员工整体业务能力。上半年,该公司员工苗刚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还涌现出陕煤集团劳动模范屈升东、“陕煤工匠”乔海军等一批先进榜样和技术创新领军人物。
不仅要培养,还要给予平台。为更好地激活人才效能,小保当公司积极贯彻集团公司三项制度改革推进会精神,按照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精心组织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回报。今年5月底,经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多重考察,38名员工从137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走上中层管理岗位,进一步盘活岗位流动性,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