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地学、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CCAJ 数字化优秀期刊

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

陕西省科技期刊精品期刊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杨泽良28年守诺践诺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10-16编辑:管理员

倾尽全力不负生死之托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杨泽良28年守诺践诺的故事


28年前,工友发生意外事故,临终时将父母妻儿托付给他。他答应了。

为了照顾一家老小,面对亲友的不理解,其他人的风言风语,他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天。他为工友的父母养老送终,将工友的孩子视如己出,培养成人。

“人活天地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答应了工友,就决不能食言。”杨泽良说。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麦垛山煤矿运输三队信号班副班长杨泽良,因为工友临终前的一句嘱托,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28年来用煤矿汉子的铁脊梁支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面对亲友的不理解,其他人的风言风语,杨泽良不离不弃、无怨无悔,把一切交给时间,用实际行动守诺践诺。杨泽良的家庭曾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日前,他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答应工友嘱托,他用一生践诺

1991年10月16日,是杨泽良一生最难忘的一天,也是他人生最大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天,同一天参加工作的工友因违章作业发生了意外事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拉着杨泽良的手喃喃说道:“答应我,照顾好我的父母妻儿。”

看着工友恳切又难舍的神情,杨泽良心痛极了,想都没想就说:“你放心,我会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他们、照顾他们。”

看到工友的2个孩子拉着已故父亲的手哭着说“爸爸,咱们回家睡觉,这里冷”时,杨泽良的心都要碎了。

对于工友的家人,他看在眼里,惦记在心中。一有闲暇,杨泽良就会买点好吃的去探望,帮着干这干那、忙里忙外,几乎包揽了工友家里全部的体力活。

但是,渐渐地,流言蜚语多了起来。工友遗属马学英及其家人,迫于压力谢绝了杨泽良的帮助。

想到工友临终前的恳求,想到工友家的4位老人和2个孩子,杨泽良内心就很不安。

有一次,杨泽良的父亲骑自行车摔伤,他从同事处筹集3000元钱赶到医院,正巧遇到马学英默默垂泪。一问才知道,她的公公严重哮喘未痊愈,因为没钱而被迫出院。杨泽良没有多想就用借来的钱帮着交了住院费。从那以后,他寝食难安,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他们一家艰辛的生活情景。

为了打消马学英和她家人的顾虑,杨泽良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和马学英结婚,顺理成章照顾一家老小。

如他所料,这一决定遭到了亲友的强烈反对,母亲更是气得不让他回家。但杨泽良没退缩,他知道一向善良的父母只是心疼儿子,总有一天会理解的。后来,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几番努力,终于先做通了父亲的思想工作。

让他没想到的是,工友的父母也坚决反对。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怕日久天长杨泽良改了初心,给这个已受到重创的家庭带来更大的伤害。杨泽良于是托马学英的父亲去说情。杨泽良说:“我能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会为他们负责的。”杨泽良的真诚感动了马学英的父亲,也感动了所有人。

尽管做足了思想准备,可婚后生活的艰辛还是超出了杨泽良的预期。

除了自己的父母外,杨泽良还要养活7口人,其中4位老人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孩子要上学,杨泽良肩上的担子可想而知。为了有更多时间操持家务,他向单位申请上夜班,这样白天既可以照顾老人孩子,还可以挣点外快补贴家用。

有一次母亲和姐姐去看他,本该回家的他,下了夜班后发现新倒了矸石,就去拣煤,直到天黑透了才回。不知母亲来家,饿困交加的杨泽良一进门便坐到地上。母亲看到他的样子特别心疼,一把抱住满身煤灰的杨泽良大哭起来,问他为什么要自找苦吃。

可杨泽良从没觉得苦,他说:“既然做了丈夫、做了父亲,就要承担起责任,不能让一家人过得太苦。”

直到现在,他都是这么认为的。

孩子成长路上,他用爱和耐心陪伴

一直以来,杨泽良将2个孩子视为己出,给他们洗衣做饭,上学接来送往。为了全身心照顾2个孩子,他几经思量后,毅然决定不再生育。

以心换心,以心暖心,他的真情打动了工友的父母,也换得了孩子的真心。

记得有一次,大儿子被同学打肿了脸,晚上打人孩子的家长还找到家里耍横。杨泽良第二天下班后看着儿子红肿的脸,气不打一处来,拉着孩子找到那家人理论。一番据理力争后,那个打人同学的家长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回家的路上,大儿子的小手紧紧地拽着杨泽良的衣襟。杨泽良从中感受到了孩子对自己的信任与依靠。

作为父亲,杨泽良与孩子之间有着血浓于水的情感。一个冬夜,杨泽良在睡梦中听见孩子哭着喊爸爸。他猛然惊醒,跑过去一看,屋子已充满烟雾,小儿子衣服已烧着,正坐在床上大哭。大儿子一盆水刚端到门口,杨泽良一看是电褥子起火引起,赶紧抢过水盆,自己处理。杨泽良带着受到惊吓哭个不停的2个孩子看过医生,才放了心。

“如果晚两步,大儿子一盆水泼下去,后果真不敢想。那就无法向他们的父亲交代了。”20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这件往事时,杨泽良还一个劲地表示后怕。

孩子成长路上,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杨泽良一直耐心陪伴。在大儿子上初三时,有一次因为考试没考好,被妻子动手打了。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趁母亲不注意,留下张纸条离家出走了。杨泽良知道后到处寻找,妻子也紧张起来,寻找时发现压在书桌水杯下的字条,看到儿子在上面写着要去灵武城里打工,瘫倒在地大哭起来。

灵武城距离家50公里,孩子什么时候走的,妻子也不知道。杨泽良安顿好妻子,顾不上喝口水便一路小跑拦车去寻找,沿途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始终没有孩子的身影。

到了县城已是掌灯时分,他见店就进、见人就问,一条一条街地搜寻。虽然又饿又累,可找孩子心切,他不敢耽误,最后终于在一家网吧找到儿子。压制住复杂的情绪,杨泽良带儿子去了一家饭馆吃饭。看着儿子狼吞虎咽的样子,杨泽良又心疼了,一路的焦急、劳累也都忘记了。回家的路上,他倾听儿子的心声,讲妻子的不容易,让儿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遇事耐心听、心平气和讲,是杨泽良一贯的处事态度,养育孩子更是如此。他总是设身处地为妻儿着想,从不打骂孩子,而是用行动引导。大儿子李刚说:“我早已把他当作亲生父亲。他为我们做的一切我都记在心里。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还有一次放学后,哥俩贪玩没按时回家,偏又下起了大暴雨,杨泽良担心孩子就冒雨去找。他深一脚浅一脚把危险的地方找了个遍。当两个沾满煤灰的小脑袋从别人家煤房里探出来时,杨泽良觉得又气又好笑。

在马学英看来,杨泽良比很多亲生父亲做得都好:“我脾气急,老杨常常劝解我要耐心。他说孩子可怜,别人家孩子妈妈打骂了找爸爸,而我家孩子有委屈没地说。其实,俩孩子早已把他当成亲爸爸。倒是老杨,这些年受了不少委屈。”说这话时,马学英眼眶泛红。

据杨泽良同事邓彦平介绍,杨泽良年轻时很爱热闹,业余时间常和朋友一起喝喝小酒,弹着吉他唱唱歌。可自从成家后,他为家庭琐事所累,加之很多朋友不理解他的选择,就很少再和朋友聚会了。“我们打心底敬佩他,工作上有担当,对家庭负责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邓彦平说。

“现在,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我总算可以给九泉之下的他一个交代了。”杨泽良说得轻描淡写,但28年的坚持,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讲完的。

养老送终,他尽到了做儿子的责任

“爸爸不光对我们好,对爷爷奶奶也像亲儿子一样。”二儿子杨兵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为了给爷爷买药,父亲悄悄拿了自己储蓄罐里的2块钱,他知道后大哭大闹了一次。“那时候不懂事,爸爸挣的工资全给我们花了,还要抽空去卖菜挣钱。卖一天菜能挣40多元钱,他自己却舍不得吃一碗面。”

工友的父亲患有严重哮喘,母亲有胃病,俩人每天都要吃药,是笔不小的开销。杨泽良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开源节流,让家人过得好一点。

1992年至1995年,是杨泽良人生中最艰难、最痛苦的几年。工友的父母、自己的父亲、岳母陆续离开人世。对他来说,在经济上、精神上都是打击,也让他更明白了活着的价值,更理解了珍惜的含义。

2011年,老岳父瘫痪在床后,他精心伺候,每天给岳父穿衣喂饭、洗脚擦背,天气好时还推他出去晒太阳。虽然常年累月奔波在单位和家庭之间,但杨泽良从来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也没有因为家里的事耽误过工作。

爱出者爱返,言传身教养出好儿子

“孩子懂事孝顺,家人健康和睦,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杨泽良说。

每年祭奠母亲时,杨泽良都会穿上孩子们给他买的衣服。杨泽良说:“老人到临终还在惦记,说我没有一男半女,放心不下。我就是想让母亲放心,我的孩子们都很孝顺。”

俩儿子领到第一份工资时,都给杨泽良买了礼物。大儿子第一次拿到工资那天,正好是杨泽良的生日,不仅给父亲买了衣服、皮带和钱包,还在外面订了餐厅。“生日蜡烛点燃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孩子们长大了,有孝心呐。”杨泽良不无感慨地说。

“和爸爸的操劳相比,我们做的太少了。”杨兵说,小时候哥俩贪玩,校服穿一天就脏得不成样,爸爸如果在家,每天晚上都会给洗干净。冬天的时候,校服干不了他就拿在火炉旁烤,什么时候烤干了他才去睡觉。

“拉扯大我们太不容易啦!”这句话杨兵连说三遍。

如今,让杨泽良最牵挂的是孙子孙女。一轮休他就回家,小孙子见到他后谁都不跟,就嚷着要爷爷抱。儿子儿媳再忙也会来陪他吃饭,左邻右舍羡慕不已。

28年来,不断有人问他“后悔过吗”。

“人活天地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答应了工友,就决不能食言。”杨泽良一直这样回答。

正如麦垛山矿党委副书记、副矿长、工会主席贾晓东所说:“杨泽良这种践诺守信、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折射出的是人格魅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12期总第200期
2023年1月2日
ISSN:1671-749X
CN:61-1382/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