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总是戴着一双油手套。
一双崭新的劳保手套到了“王老师”手中,半天就变成了油手套,由内到外沾着液压油。他总是习惯了的样子,毫不在乎。
王海龙是陕北矿业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机电设备维修中心采掘车间的一名维修钳工,从事综连采设备液压系统的检修工作。平日里,大伙儿都喊他“王老师”,这个特殊的称呼源自一段与如今风马牛不相及的经历。
2011年,从陕西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毕业的王海龙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担任了一段时间的中学物理教师。彼时的他不曾想到自己在一年后竟走上了维修设备的道路,他不曾想到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年,他更不曾想到这十年间与他相伴的不是粉笔,而是一双双油手套。然而正是这一双双油手套,见证了他十年的青春岁月。
勤修炼书生拜干将
初入行的“王老师”面对着庞大的综采设备和密密麻麻的液压原理图,甚是头大,这简直是从“理科”直接跨到“工科”啊。他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而对于好胜心强的他来说,这些都算不得困难。只是当时车间成立不久,能带徒的师傅少之又少,他只能边干活边自学,那一张张液压图纸是他下班后的“代餐”;不到半年时间,这些液压图纸和知识便融入了他的大脑。凭靠着不怕吃苦、敢于攀登的赤子精神,他很快成为了车间的技术骨干。
随着公司外部市场的开拓,车间承修的设备越来越多,丰富的检修设备又唤起了“王老师”的求知欲。他不断学习对比、举一反三,从采煤机到连采机、掘进机、梭车,从SL1000到12CM15、EBZ200、10SC32,从国产到进口……多种设备、多种型号的设备故障,他广泛联系,逐个击破。
从新手到技师这条路,“王老师”走了十年。那一双双油腻、磨烂的劳保手套见证了他从“书生”到干将的修炼历程。
甘扶衬学徒成师傅
班组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王老师”理所应当地担任起了师傅的角色。他带徒弟有个“三不”原则:不含糊、不保留、不包庇。在日常检修中,他常常边工作边教学,对待徒弟所问绝不含糊其辞,而自己不甚清楚的方面也绝不含糊告之;他总想着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徒弟知识技能,绝不会有“留一手”的想法;发现徒弟的工作态度、质量意识出现问题,他总是毫不留情地责备,诫勉其改正。
“带一个徒弟也好,两个也罢,我不求人数,只希望自己带出的徒弟能真正独立上岗、扛得起重任。”看着徒弟的成长,“王老师”如是说道。那一双双油手套见证了他从学徒到师傅的角色转变。
默付出无名变红人
“王老师,睡下了没,矿方反馈6952采煤机的截割油缸自卸,你入井看看是什么情况!”接完班长的电话,“王老师”看了看手机时间——又是11点多了。
近年来,在公司市场开拓的进程中,车间承修的设备越来越多。在井下复杂的作业环境下,采煤机液压系统容易出现故障,“王老师”也正因此,常常半夜被电话叫醒去入井抢修设备。对此,他没有一句怨言,却总是想着尽快把故障处理了才好。
凭靠出色的检修技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随和的性格,“王老师”不仅在机电设备维修中心出了名,而且在周边煤矿的综采队也成了“红人”,与他共事过的人都对他称赞有加。那一双双油手套见证了他从无名之辈到矿井红人的追梦之路。
液压油浸湿了手套,也染脏了工服。翻开油手套看看,那是“王老师”无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