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地学、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CCAJ 数字化优秀期刊

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

陕西省科技期刊精品期刊

“智慧”快车驾到!再见,深山里曾经的“傻大黑粗”!

发布时间:2019-06-28编辑:管理员

  发耳煤业是贵州省“西电东送”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矿井一期设计年生产能力180万吨。“高瓦斯、煤层不稳定、地质灾害严重等,这些不利条件让煤矿在智能化、机械化建设上举步维艰。”发耳煤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守义道出“痛点”。

  但发耳煤业坚定“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发展思路,2017年5月,积极响应省贵州省号召,与北京天地玛珂、兖矿西安科技公司合作,进行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矿井生产辅助系统智能化管理升级改造。2018年3月,31004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安装完成并一次调试成功;2018年5月,工作面通过省级验收,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智能机械化综采工作面,开启了贵州煤矿综采工作面智能开采、“无人驾驶”的新时代。

  “以前,我省的煤矿开采比较落后,像是拉马车。”贵州省能源局副局长兰海平称,实现机械化后,犹如开手动挡汽车;实现自动化后,好比开自动挡汽车;实现智能化后,就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一样。

  目前,发耳煤业第二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31006工作面,正在运行实践。昔日深山里的“傻大黑粗”,如今搭上了“智慧”快车。

  煤矿实施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改造,效果怎样?孙守义分析说,从31004智能化工作面和目前建设的31006智能化工作面运行实践看,四个方面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提升了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智能综采工作面实现了由集控中心远程操控,全生产过程对设备故障及时做出告警提示,准确判断、快速处置。

  ——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日均产量来看,效率提高了47%。
  
  ——实现了减人增效。综采队由85人减少到49人;生产辅助5个子系统由74人减少到21人,合计减员89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效果明显。

  ——减轻了劳动强度。智能设备替代繁琐和劳累的人工操作,极大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据孙守义介绍,该智能系统可实现井下工作面设备的单机或集中操控,推进了煤矿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的有机融合。

  “智能化工作面的运用,我认为,最大的好处就是将作用面用人减少到最低。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用人少了,安全保障自然就高了。”发耳煤业采煤副总工程师朱加贤说,“用人少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员工收入每月平均增加了1300多元。”

  搭上“智慧”快车的发耳煤业,不仅让员工吃下了安全保障这颗定心丸,还使产能、电力保障、职工收入、企业盈利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铺就了1600多名职工的幸福通道。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发耳煤业正认真组织实施好第二套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设,同时大力推进煤矿瓦斯抽采、煤矸石、矿井水“三利用”工程,努力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为推动贵州煤炭高质量发展再做新贡献。

 


第12期总第200期
2023年1月2日
ISSN:1671-749X
CN:61-1382/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