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传统工业产业而言,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尤为艰辛。近期,本报组成调研组,赴山西,就推进山西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走访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现将调研所获略加整理,原汁原味呈现,供读者参考。同时,向接受访问、提供书面资料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高质量发展要用经济学思维来指导
当前山西煤炭行业的发展,一直沿用的是一种工程师思维。扩大规模,提高装备水平,走向自动化、智能化,就是在物质上或者说硬件上不断进步。但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更应注重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整个产业体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用经济学思维来指导。
工程师思维和经济学思维是存在一定冲突的。例如,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主要是以工程师思维推进的。通过资源整合,企业规模扩大了,煤矿硬件条件提高了。控制主体数量,治理市场秩序是对的。但客观上,这种整合方式也推高了山西煤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使其远远高于陕西、内蒙古等,削弱了竞争力。高昂的财务成本给山西煤炭企业后面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再例如,煤矿技术装备和井巷工程标准的不断升级,也属于工程师思维主导,有一种永无止境的感觉。一直这么推下去,能否真正提升煤炭在能源中的竞争力?煤炭行业是上游行业,这种做法能否从上游为制造业降低成本,从而提升整个制造业的竞争力?这都是需要思考的。
山西的煤炭行业刚刚从困境中走出来,还处在一个相对脆弱的阶段。现在,在煤炭行业的话语体系中,依然是工程师思维占据主导,矿井规模还在扩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一旦出台一个规划,政府背书,银行贷款,巨大的资金投下去,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沿着这种惯性一直走,如果没有一个边际,是否反而会削弱行业发展的质量?
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远不到位
当前,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远未达到目的。以山西为例,煤炭行业的效率和效益尚未实现本质性的提升。通过一系列改革,煤炭产量得到了控制,稳定住了市场和煤价,压力开始向下传导。但银行没有核销不良贷款,企业没有精简瘦身、减轻包袱,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效率革命。一些减掉的产能,实际上是生产指标,而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产能。
煤炭经济形势的平稳主要得益于供给源头的控制和平衡行业间的利益等因素。
高质量发展先要把比较优势发挥好
山西是个煤炭大省。国家把山西定位为煤炭基地,是因为山西在煤炭上的比较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区位好,煤炭品种全。这种资源赋存条件,使山西在历史上形成了以资源为主的产业结构。
经济结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农业经济时代,第一产业比重大;工业经济时代,第二产业比重大;现在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第三产业占比明显上升。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山西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在调整经济结构。在计划经济时期,山西发展五小产业,搞轻工会战,那个时候重工业比率占72%,轻工业占28%,后来重工业比率越来越大,轻工业很多没有了,洗衣机、彩电、自行车产业全垮了。因为在计划经济时期,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就有市场。到了市场经济时期,生产出来不一定有市场,没有竞争力就没有效益。市场经济时期搞什么?不搞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搞劣势产业,这不是付学费吗?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山西把煤炭这个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继续做好,依照社会进步的要求,再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才能取得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
如果连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都做不好,去做劣势的产业,那山西经济是什么状况就可想而知。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山西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煤炭行业不可持续发展,山西经济不可能可持续发展。转型、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先要解决把比较优势发挥好的问题。
若不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就没有竞争力
山西“一煤独大”,“大”不是问题,问题是“独”。为什么“独大”,因为别的产业“大”不了,煤炭只好“独大”了。但是,煤炭企业“一股独大”,“大”和“独”都有问题,这是个体制问题,这影响着效率和竞争力。这个问题山西要尽快解决。技术革命好办,可以技术创新,可以对外合作,但如果不在体制革命上下功夫,山西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就没有了。
陕西和内蒙古的煤炭产业已经成长起来。内蒙古已经是老大了。打个比方,就像山西壮年时,他们还是小孩,现在我们开始老了,他们长起来了。他们现在开采的煤层埋深浅,地质条件也比山西好,开采成本吨煤100多元,而山西开采成本为吨煤300多元。他们的煤运到主要消费市场运距远一点,要多加点运费。而随着蒙华铁路开通等交通条件的改善,山西的区位优势将越来越不明显。如果这时体制改革跟不上,山西煤炭产业拿什么跟人家去竞争?
煤炭产业还有10年至20年的黄金机遇期
山西要改变“一煤独大”,摆脱“煤炭依赖症”,并不是要把“大”变“小”,把“长”锯“短”,更不是要摒弃煤,关键是要解决“独”的问题。就是要调整煤炭产业在能源产业、经济社会发展中“过度被依赖”的问题,在煤炭“热度不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其他产业,培育几个支柱产业,实现各类工业产业百花齐放。
煤炭的秉性是资源,资源总有枯竭的时候,加之新能源的异军突起,迟早要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乐观估计,煤炭产业还有10年至20年的黄金机遇期。因此,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期,特别是抓住当前煤炭价格维持在合理运行区间的宝贵机会,以背水一战、断臂求生的决心,以煤炭产业为依托,调整更多国有资源、引导更多民间资本,科学发展新动能新产业,培育并最终形成与煤炭产业优势互补、多足鼎立的产业格局。
转方式走专业化之路,对煤炭生产环节中专业性强的项目或服务,独立出来进行专业化发展,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转行更需专业化,隔行如隔山。依靠专业化团队,聚焦细分领域,可以大大减少投资和管理失误,缩短项目的培育期,加快项目的投资回报。
山西应带头保持煤炭市场紧平衡
如果全国煤炭市场紧平衡,山西少挣点,陕西、内蒙古多挣点;如果煤炭市场宽松,陕西、内蒙古少挣点,山西就要亏损了。
山西煤炭工业要做四件事,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建立绿色开采体系、清洁利用体系。二是从实际出发,建立循序发展、综合利用体系。三是围绕绿色供给和清洁利用,人才、教育、保险、金融等服务体系发展跟上。四是关注市场变化,带头搞煤炭市场紧平衡。假如大家公开抢煤炭市场,山西是竞争不过人家的。
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先抓好电
山西发电总量仅排全国第十,火电装机容量、发电量和机组利用小时数分别居全国第六位、第五位和第十三位。立足当前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应以电为先,能源的中枢在电力。
通过抓电可带上下游两头。通过抓电,拉动上游煤炭产业,可以提升煤炭附加值,提高煤炭利用率;通过抓电,拉动下游实施“煤改电”,“煤改电”更符合山西实际,也不会造成“气荒”。煤电一体化可以降低成本。通过煤电联营,可以降低成本,降低电价,形成竞争优势,有利于山西省招商引资,吸引新兴产业入驻。另外,要打通山西外输电通道,变输煤为输电,变卖煤为卖电。要利用外资,抓好招商引资,建设特大装机容量电厂,建设多条通往经济发达地区、电力不足地区的高压输电线路。
经济转型涉及全社会,不单是煤企的职责
很多地方政府希望煤炭企业上多元化发展项目,政府背书,银行贷款,企业今天上一个新项目,明天又上一个新项目,其中也有个别亮点,但真正发展好的不多,总体效益低下。山西煤企的利润来源主要还是矿井。
经济转型是全社会的转型,不单是煤炭企业的职责。作为企业,应该聚焦自己的主业,提高效率效益。政府可以将煤炭企业上缴的利润另起炉灶,用来发展别的产业。现在,让煤炭企业搞多元化发展,是让企业更多地承担社会职能。
庞杂的多元化发展,使企业内部产生大量交叉补贴,导致经济上无法考核煤炭企业和行业的实际绩效。而企业在大量补贴了多元化产业后,又会跟政府要资源作为补偿。玩来玩去,还是从这块土地上吸血。
干别的行业,不是煤炭企业的优势
转型不是转行,不是去干别的去,干别的不是煤炭人的事,还是让别人去干别的吧。
山西就有国有煤炭企业把别的行业的一个上市公司干垮了的惨痛教训。干别的行业不是煤炭企业的优势,煤炭企业想干可以入股,但煤炭人还是擅长什么做什么比较好。一个企业要全面发展,但必须要有特长,有比较优势,这样才能有竞争力,有生存能力,才能赚钱。
煤炭这个行业垮不掉,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会使一批没有竞争力的煤炭企业被淘汰出局。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能高质量发展
煤炭企业要坚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中央都在搞专业化大集团重组,例如你的主业不是搞煤的,把煤退出来;你的主业是粮食,把房地产业等都退出来。这个社会就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样才能高质量发展。一个企业涉及20个行业,兼顾得过来吗?能是行行的专家吗?
煤炭企业也是这样。要把好专业化大集团发展的方向,做强做优主业,提高主业的集中度、市场话语权、行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最终目标是发展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有企业的使命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要做强做大,代表这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国际竞争就是一流大集团之间的竞争。
若考虑二氧化碳排放,煤化工便不算清洁利用
能源革命对煤炭来说,悬而未决的是二氧化碳的问题。清洁利用是否包括二氧化碳减排?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在打擦边球。国际上,能源革命首要关注的是二氧化碳减排,我国政府也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
山西很多煤炭企业都在上大型煤化工项目,以作为煤炭清洁利用的途径。但如果拿二氧化碳说事,这就不算清洁利用。而煤化工要解决碳减排的问题,成本就会非常高。
因此,考虑到二氧化碳排放,煤化工作为煤炭清洁利用的路是走不下去的,煤炭只能老老实实用于发电。这两年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好转,化工产品的价格上涨,投资煤化工的热情开始高涨,这好像是带着未知的巨大风险在往前走。
两化融合的背后实际上是改革
两化融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它不仅仅是个技术创新的事,实际是改革。
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企业的流程、责权利分配、经营模式完全被改变,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全包含在内。
所以,两化融合的背后意味着其他改革,如果其他方面不想改革,光技术改革也是白改。
信息化、大数据管理,它在改变你生活的深层次。这是生产关系的改变。所以,有的国家非要遏制我国发展5G,因为5G改变的是核心竞争力,5G发展会带来整个国家管理效率和其他各种效率的提升。煤矿也是一样。我们要用改革的眼光推进智能化,推进两化融合,仅将此当成技术改革搞,肯定要失败的,这就把改革的魂丢了。
链接
山西煤炭资源家底丰厚,已查明保有储量2664亿吨,占全国的17.4%。全省11个市有85个县(市、区)有煤炭。全省有9种煤。大同煤田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动力煤饮誉中外,河东煤田的低硫、低灰主焦煤被誉为煤中“精粉”,沁水煤田“兰花炭”无烟煤闻名于世。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原煤产量由1949年的267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8.93亿吨,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1/4。截至2018年底,累计生产原煤近200亿吨,外调量超过120亿吨,占全国外调总量的70%。“山西的煤点亮了全国一半的灯,烧热了华北一半的炕”,一度被山西人引以为豪。
5月2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山西成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会议强调,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保障能源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本之策。山西要通过综合改革试点,努力在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效益、构建清洁低碳用能模式、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扩大能源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
截至目前,山西省有煤矿976座。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煤炭产量基本保持在9亿吨水平,大力推进“减优绿”。
减
“减”就是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减少无效产能、落后产能、不安全产能。2016年至2018年,山西累计关闭煤矿88座、退出过剩产能8841万吨。截至目前,国家已批复山西32座新建煤矿产能置换方案,将倒逼退出落后产能1.13亿吨;各地市和煤炭企业已上报煤矿减量重组方案。
优
“优”就是大力发展先进产能,优化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增长。当前,山西全省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99.97%,淘汰了年产60万吨以下煤矿,2018年煤矿平均产能规模达到140多万吨,远高于全国平均92万吨/矿·年。生产矿井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170处左右,2018年全省97%的煤矿实现安全生产,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032。目前,山西煤炭先进产能为6亿吨,占全省煤炭生产总能力的58%。
绿
“绿”就是走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开采之路。近年来,山西煤炭工业投资持续下降,用于煤炭绿色低碳转化、清洁高效利用的投资则持续增长。部分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一批重大项目陆续投产。山西正大力推广煤炭地下洗选、地下水处理等,做到黑色煤炭绿色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