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陕西日报社总编辑张连业撰写的近6000字《小煤块 大文章》,用小煤块的内心独白告诉读者,陕煤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陕煤精神跃然纸上,平实的语言、深刻的思考,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陕煤对陕西经济和我国煤炭事业的担当与责任。读懂陕煤,从这里开始——
陕西日报 2019年8月28日 1版
小煤块 大文章
■ 如何理解我省经济发展“平稳中有进、平稳中有忧、平稳中有变”的基本面?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既需要从宏观层面分析,也需要从微观层面打小口径“深井”,见微知著。
■ 在当前陕西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能源产业仍被赋予更多职责使命:能源产业稳,则陕西经济稳;能源产业优,则陕西经济优;能源产业强,则陕西经济强。解剖陕煤集团,对于观察陕西能源产业乃至全省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 经历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阵痛与红利,陕煤集团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是一场迟来但必须打好的战役;高质量发展绝不是吹吹打打轻松而至,必须以滚石上山的毅力和自我革命的“悲壮”为支撑。
■ 陕西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以优质能源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是分内之事,助力共和国高质量发展是责任担当。无论陕煤覆盖“半个中国”,还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陕西默默为共和国贡献着优质“能量”。
本报记者 张连业
自去年起,陕西日报社先后开展了10余次全媒体行动。每次均由一名班子成员带领陕西日报及其旗下三秦都市报、西部法制报、陕西农村报以及陕西传媒网、掌中陕西等报刊网端微20余名记者,针对全省重要领域,蹲点调研采访,梯次刊发全媒体新闻产品。
7月31日至8月5日,陕西日报社再次开展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对象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煤集团”)。从西安到渭南,从铜川到延安,在我们这些被称为“早已不再是记忆中传统媒体模样”的全媒体记者眼中,看到的是一个“早已不再是记忆中传统煤炭企业模样”的陕煤集团。与深藏地下亿万年的小煤块对话,我们感受到了陕煤集团乃至陕西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
(一)选择我,选对了
为什么选择到陕煤集团调研采访?
省十三届五次全会总结陕西上半年经济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任务,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如何理解我省上半年经济发展“平稳中有进、平稳中有忧、平稳中有变”的基本面?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既需要从宏观层面分析,也需要从微观层面打小口径“深井”,见微知著。此为一。
在当前陕西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能源产业仍被赋予更多职责使命:能源产业稳,则陕西经济稳;能源产业优,则陕西经济优;能源产业强,则陕西经济强。陕煤集团是我省能源企业的重要代表,2015年以来连续5次上榜世界500强榜单。2017年以来,陕煤集团利润总额占陕西省属企业的三分之一;陕西煤业股份公司2018年利润109.93亿元,接近陕西全省50家上市公司利润总和的一半。今年上半年,陕煤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35亿元,实现利润76.24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举足轻重。
解剖陕煤集团,对于观察陕西能源产业乃至全省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参考价值。此为二。
陕煤集团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15年来,经历了规模宏大的去产能与产能置换,经历了“三去一降一补”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阵痛与红利,经历了全省首个混合所有制暨员工持股改革试点,经历了债转股规模居全国企业第一,经历了科技创新居于世界前列,陕煤集团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是一场迟来但是必须打好的战役;高质量发展绝不是吹吹打打轻松而至,必须以滚石上山的毅力和自我革命的“悲壮”为支撑。此为三。
我们仿佛听到小煤块在说话:选择我,选对了。
(二)我长眠地下,为的是你的安好
从2014年开始,在国家去产能政策出台之前,陕煤集团即率先启动关闭资源枯竭、安全环保指标差、竞争力弱的8对矿井。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实施以来,陕煤集团将原计划3年关闭的18对矿井在2016年一年内关闭到位,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815万吨,占全省62%。与此同时,陕煤还退出落后钢铁产能60万吨。
落后产能退出的背后,是5万名矿工的转岗再就业,除了成建制迁往陕北新区和彬黄矿区二次创业外,余下部分就地转岗安置。铜川王石凹煤矿是国家“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由列宁格勒设计院设计,被誉为共和国煤炭工业的长子和陕西煤炭经济建设的台柱子。
8月1日,记者在王石凹矿区,看到的是几名留守矿工正在忙碌着,为工友们守护曾经相依为命的老矿井;一台台机器锈迹斑驳,静静停在那里;一排排苏联专家楼和员工宿舍楼空无一人,挂满了蛛网。2015年以来,2700多名矿工含泪从熟悉的这里搬走奔赴新的工作岗位,他们或走进陌生的生态农场,或走进周边陕煤集团托管的他人的矿井。整整半个世纪,他们的先辈在这里“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如今,这里正在建设10亿元规模的实景工业遗址公园,这既让他们失落,又让他们欣慰,毕竟留下了一个念想。黄昏时分,他们常常三五成群回到这里,待上半天,久久不去。他们也清楚:王石凹“生的伟大、退的光荣”,这是历史的必然;集团公司为了他们再就业而设立的产业目前并没有赢利的能力,所有的包袱都由集团背着,对此他们充满了深深的感激。矿工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告别负重前行的过去,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
落后产能退出的“减法”,换来的是优质产能的“加法”。鉴于陕煤集团落后产能退得早、退得彻底,国家在严控产能政策背景下,新增核准了陕煤集团在陕北、彬长矿区等6个矿井项目,增加优质产能近6000万吨。随着陕北第二个千万吨矿井集群建设落地,陕煤集团优质煤炭产能占比达到95%以上。另外,在区域协作换量中,陕煤集团坚持商业模式创新,与重庆市政府以煤炭产能置换为突破口,开创了“产能置换+保障供给+物流投资”的深度合作模式,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充分肯定,并入选2017年全国煤炭行业十大新闻。
在“去产能”的同时,陕煤集团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去杠杆”。实施债转股业务以来,陕煤集团已与陕西金资、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了845亿元的债转股协议,2017年落地金额已超过454亿元,规模在全国企业中名列第一,使陕煤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下降了10%,企业资本结构更加优化。
一“减”一“加”见真章。我们仿佛听到地下的小煤块在说话:我们还有很大的储量,开采十年八年没有问题。我们渴望看到外面多彩的世界,但我们深知自身条件不好,环保不达标。我们宁愿长眠地下,为的是你的安好。
(三)我习惯了孤独,为的是你身上的西装领带
煤矿工人的工作状态是什么?
矿灯、安全帽、一身煤灰的工作服?井下三五一组紧张忙碌,间或打着荤、骂着俏?眼睛和牙齿的白与满脸的黑成强烈对比?升井洗浴,浴池里飘着一层细细的粉尘?
不。那只是路遥在酝酿枕棺之作《平凡的世界》时,下矿井体验生活的典型场景。新中国成立70年,一切都变了模样。
在黄陵矿业一号井,记者们见证了现代化矿井采煤场景。偌大的中控指挥中心,几位身着西装领带的工作人员坐在大屏幕前,与井下一位巡查人员视频对话,确认无误后,按下红色启动按钮。透过屏幕,可以清晰地看到地下传送带、采掘机、煤块开始动了起来……
黄陵矿区这一智能化无人开采成套技术,彻底变革了煤炭产业生产组织形式,使其由劳动密集型迈入技术密集型,大幅减少了危险区域作业人数,为彻底建成本质安全型矿井奠定了技术条件。其成果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获得2015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以此技术为依托,获批全国首家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中心。从2008年至今,“远程干预+地面操控+井下巡视”的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已在黄陵矿业公司实现了从薄煤层、中厚煤层到厚煤层的智能化开采全覆盖和常态化运行。目前,黄陵矿业已完成智能化开采技术五项企业标准编制工作,其中两项标准入选国家能源局行业标准编制计划,预计2019年年底完成。这标志着中国煤炭工业跨入智能化“无人开采”时代,并实现了智能化开采技术领跑世界。
创新不仅体现在黄陵矿区,其他矿区也有各自的“杀手锏”。神南矿区开创的“110-N00工法”,运用“切顶短臂梁”理论,自动成巷,实现无煤柱开采,被业界称为第三次矿业开采技术革命。
创新不仅体现在开采环节,还体现在终端产品上。通过精选加工和精细包装,以“互联网+”的营销模式,陕煤一批煤炭产品像白面大米一样,可通过电商平台论斤销往省内外。通过对煤炭资源的“吃干榨净”,煤矸石发了电,炉渣、粉煤灰制成了砖,实现了循环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我们仿佛听到小煤块在说话:以前为我们“接生”的是一群群热热闹闹、满身煤灰的矿工们,如今却只见机器不见人,不免冷冷清清。但我们已习惯了孤独,为的是新时代矿工身上那雪白的衬衣和鲜红的领带。
(四)我长途跋涉,为的是贡献共和国高质量发展的陕西能量
在陕煤集团,记者看到了一份特殊的中国地图:以陕西的北部为原点,流动的“筋骨”延伸到西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五大区域。
这是陕煤集团在全国的物流布局图,这是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在陕煤集团的实践,也是陕西对共和国高质量发展的贡献。
在多年历史积淀的基础上,陕煤集团通过织密、接驳、水陆并用等方式,布局自己的物流产业,将自身的“筋骨”延伸到大半个中国。
织密铁路。陕煤集团运营及在建铁路里程约580公里,整合内外部相关资源后铁路里程达到1000公里,里程、运能、运量均居全国前列。不久的将来,陕煤将在对内实现4条铁路直连直通的基础上,对外实现7条铁路互联互通,形成九大原煤出口外运格局。
接驳水运。陕煤集团在珞璜、万州、果园、涪陵、荆州、枝城建设大宗产品物流基地,加快长江中上游物流节点布局,为煤炭产品南下,铁矿石北上提供支撑。
水陆并用。陕煤集团依托铁路物流网络,积极在疏运端打造达海通江连运河体系,形成“一秦一曹两黄青岛日照”六大出海口,“一襄一荆一渝”三大入江通道,经山西中南部通道梁山北站连通京杭大运河。
在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记者了解到,陕煤集团斥资80亿元打造全球最长的600余公里输煤管道即将投运。届时,从陕北榆林到这里,水煤浆可以像原油一样,实现从井口到加工车间的长距离无缝衔接,通过目前全球最先进的DMTO二代煤转化技术装备,将煤炭转化为甲醇,并进而转化为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工原料,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制成的相关产品,又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集结,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作为中国重要能源接续地的陕西,向全国输送的不仅有煤炭及其化工原料,还有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等。而这些都是共和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仿佛听到小煤块在说话:我们不仅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要为全国高质量发展作贡献,跑得再远也心甘情愿。
(五)我枕戈以待,为的是世界高峰那面五星红旗
富煤缺油少气,这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基本面,也是陕西资源存量的基本面。随着全球煤炭资源开发形势的变化以及自身多年的创新积累,中国,尤其是陕西,理所应当居于全球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最高端。
事实亦是如此。无论是煤炭开采技术,还是转化技术,陕西的水平既是中国的水平,亦是世界的水平。但在煤炭资源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在世界一流煤化工园区建设方面,我们在世界高峰上还有待于插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这是陕西多年的梦想。进入新世纪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面对巨量煤炭的地球馈赠,并未放任开发,而是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制定并严格遵循“三个转化”战略导向,凡是不就地开展煤电、煤化工深度转化的企业,一律从严管控煤炭区块的批复。正是这份坚守,才使得陕北这一国家能源接续地可持续发展有了基础保障。
陕煤集团开始满世界跑了,跑专家、跑企业、跑园区。于是有了陕煤集团“二次创业”的构想。在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煤集团按照省委、省政府“三个转化”的战略部署,计划总投资1022亿元、年处理原煤2014万吨的榆林化学公司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正式启动,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
该项目将把陕煤集团自主研发的煤炭分质利用技术和国内外高端化工技术集成起来,通过园区优质的发展环境和低成本、大批量的基础材料,吸引高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入园,最终实现煤炭资源与纺织服装、建筑装饰、汽车材料、航天航空材料等高端制造产业的衔接。该项目承载着陕煤集团转型发展的希望,肩负着打造陕北能源化工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的使命。
我们仿佛听到小煤块在说话:立足煤、做足煤、做精煤,建设世界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煤化工产业园区,我枕戈以待,盼望着将五星红旗插到世界高峰上。
(六)我将无我,为的是规避“资源诅咒”那奋力一跳
煤炭市场的变化有些像陕西的天气,春秋短、冬夏长。然而带给资源企业、资源产业、资源富集地区更大、更长远的困扰,是“资源诅咒”的风险。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有学者通过对全球主要资源富集区域多年比较研究,发现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主要表现在:注重卖资源,轻视技术创新;产品加工链短,最终消费品比例低;生态环境压力大,资源枯竭导致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等等。
规避“资源诅咒”是资源富集地区在制定区域产业布局、经济规划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亦是大型资源企业应尽的责任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陕煤确定了“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以煤为基、新能源与新材料并进、技术与金融双驱、蜕变转型,从一个传统能源企业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商、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服务商,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到“十四五”末,拥有10万产业工人,6000亿元资产,支撑5000亿元销售收入和5000亿元A股市值,实现500亿元利润。
为了这一目标,陕煤集团一直在努力。近年来陕煤集团累计投入研发资金约300亿元,先后建成6个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省级工程中心,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28项,申请专利2228件。目前,陕煤集团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已经走出实验室,迈向产业化。纳米流体吸能新材料、透明导电薄膜等15项科技成果,有7条线已开始生产,其他8条线正在调试。
着眼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做强做大西安技术研究院的基础上,陕煤集团投资20亿元的上海技术研究院已投入使用,北京、深圳两个研究院正在加紧布局。
2017年,陕西省第一家由企业兴办的复合型企业大学——陕西思创学院正式开课,一则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二则成为陕煤集团发展的智囊团和策源地。
我将有我是本分,我将无我是境界。我们仿佛听到小煤块在说话:虽说陕北的煤炭资源可以开采百年,可“百年之后”呢?我必须在精壮之年找好“接班人”。否则,温水煮青蛙,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小煤块,大文章。它折射出陕煤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折射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更折射出共和国高质量发展的脉动。
点赞陕煤,期待陕西,祝愿祖国。